當老化人口進一步增加時,退休房產的需求將相應提高,在西方及亞洲的日本,退休房宅日漸普遍,大馬正朝2020年高收入國邁進,國民對保健意識提高,人口老化的問題將更為明顯;假以時日,本地市場對退休房宅的需求將進一步普及,對私人產業發展商來說,這是一個新的商機。
財政部屬下大馬產業公司(MPI)總經理維娜說,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資訊,世界正介於人口統計架構出現變動的里程碑。在過去,5歲以下小孩的人數,比65歲或以上的長者多,不過,在接下來的5年,年齡在65歲或以上者,其人數將超越5歲及以下的小孩的數目。
她說,生育率下跌、人民平均壽命延長,是促使人口老化加速的主要原因。舉個例子,在美國的年長者,譬如年齡在65歲或以上者,年成長率為2.6%,比全球的1.2%成長率增加超過一倍,主因是嬰兒朝代人已進入退休階段。
一般估計,超過65歲或以上者,預測從2010年的5億2千400萬人,增至2050年的15億人,主要來自發展中國家。
美國人口統計局預測,在2030年之前,年長人口佔美國人口的20%,比今天的13%比率高,65歲及以上的長者,在接下來的5年,按年將增加大約500萬人,意即從2012年的1千600萬人增至2017年的4千萬人。
今天,美國擁有290萬間年長者房產單位,這意味18%的年長人口需要退休房宅,就是從2012年的300萬人增至2017年的700萬人。
聯合國預測,中國三分之一的人口或4億3千800萬人,在2050年之前將超過60歲,比目前的1億7千800萬人高出2倍。
與此同時,在接下來的5年,預測中國年長人口的數目,按年大約增加800萬人,也就是說年長房宅的需求按年為100萬個單位。
大馬人口迅速老化
雖然馬來西亞擁有年輕的人口,不過,形勢將會改變,60歲及以上大馬人的人數將加速增加,從2010年的210萬人(佔人口的7.4%)增至2020年的400萬人(佔人口的9.9%)。
從這個簡單數據看來,年長房宅的發展空間有相當大的開發潛能,對大馬的產業發展商,年長房宅是新興市場。
維娜說,2012年的年長人口大約230萬人,預測增至2020年的400萬人,佔人口總數的7.45%至9.90%,假設這批年長者的10%需要年長房宅,意味2012年已需要23萬間的年長或退休房屋。
退休房屋可以是退休村的房產單位,也可以是擁有獨特設備的房屋,例如上下樓梯有堅穩的扶手、進出浴室沒有高低不平的銜接處,居者若使用輪椅,也可以進出浴室自如。
若是居住在年長房宅的退休人士,需要護理或醫藥照顧,退休房宅的管理公司可以安排護理人員,譬如護士或負責打掃房屋的清潔工人給予協助。
維娜認為,對產業發展商來說,退休房屋的發展是一項新崛起的產業領域,有助於解決年長者對這類房產的需求,特別是當今社會家庭結構已經大大不同,例如孩子不多、工作忙碌,或是因為工作關係常年在外地或外國居住。
新加坡長者2030年破百萬
鄰國新加坡年齡在65歲及以上的年長者,佔人口的比例逐年上揚,2012年已介於人口比率的9.9%,預測到了2020及2030年,將分別介於13.5%及18.7%。
從上圖表可以看出,先進國的老化人口佔總人口的比率,遠遠走在新興市場的前端,這是一面鏡子,當我國朝先進國、高收入國前進,老齡人口將相應增加,人民的平均壽命將進一步延長,這是可以預見的事實。
醫藥照顧開銷達150億
在日本,婦女的壽命在全球屬最長,平均為86歲,其中一些選擇自己生活。生病後的康復者,一般不獲鼓勵繼續住在醫院,而是送到康復中心或護理之家,由於日本的護理人員服務費高昂,機器人甚至被考慮可以取代護理人員的選擇。
目前,大馬在醫藥照顧的花費佔國內生產總值的5%,金額高達150億令吉,不過,比日本及韓國各佔7%與6%較低,大馬從發展中國家朝高收入國邁進的旅途中,預料這方面的開銷將進一步增加。
在人均收入普遍提高之際,人們對生活方式的要求將相應不同,在壽命普遍延長的情況下,老化的問題需獲得正視。
新一代的亞洲年長者,擁有比較多的可供花費收入,相信他們也願意在退休房宅進行投資。根據研究所得,65及以上年長者在醫藥照顧的開銷,比其他年齡層高出4倍;因此,採取防範性措施或提供相關設備顯得迫切需要,否則,在接下來的10年,需要1億8千萬張新增病床,以迎合亞太市場對醫藥護理的需求。
房屋設備照護長者便利
人口老化問題浮現的隱憂,已經不再只是先進國家需面對與克服的議題,在接下來的數十年,亞洲新興市場、包括東盟6大經濟體,超過65歲的老年人將倍增。
東盟成員國退休人士的比率,預測在20年內將大約增加雙倍,在40年內則增加3倍。本區域銀髮族的倍增,除了對區域的正規退休金體制帶來挑戰,也帶動市場對退休房產的需求。
說到退休房產的發展趨勢,當老化人口日漸增加,對大馬而言、這是個新興市場,特別是現代家庭規模不大,老年人口需要自理的日子將更為普及,同時,單身人口將相應增加,若是退休房產備有所需的設施,可以帶給他們便利。
增建樓梯扶手
改良如廁設施
改良如廁設施
一些先進國特別是老化人口比例不斷上升的國家,建有不少供行動不便人士使用的房產單位,這類型產業提供使用者比較多的便利,例如增建上下樓梯的扶手、改良如廁設施、鋪建不易滑跌的地磚等。
長期以來困擾富裕經濟體的社會保障問題,對亞太區域包括東盟6大經濟體顯得日漸重要,這些國家的人口正迅速老化;目前,東盟6大經濟體的大約6%人口,年齡在65歲或更高年齡,到了2050年,預料老齡人口將上升至雙位數的水平。
在接下來的20年,東盟國家料需面對離開職場退休人士倍增的局面,而且再過40年,數目將增加3倍,有鑒於此,依賴在職人士的老年人比例將迅速增加,改變最大的是新加坡,該國是東盟成員國最先進的國家,從2010至2050年,印尼、馬來西亞、泰國及越南的老年人比例將大幅提高。
退休規劃需調整
應付人口老化
應付人口老化
馬來西亞與東盟的其他主要成員國,人口老化的問題,將影響退休融資計劃的架構,在這之前,一般認為,在亞洲國家當中,只有日本與韓國才會面對人口老化的挑戰。
可是,最新的趨勢顯示,人口老化的現象已對東盟成員國,例如新加坡、大馬等國造成影響與帶來衝擊,這意味個別國家的退休規劃,包括融資、房產設計迫切需要調整,以應付形勢的改變。
在馬來西亞,僱員公積金局讓會員提取儲蓄作為購買房屋的首期屋款,或削減房貸數額,或者在某種情況下,也可在退休前提出部份款項供個別用途。
經濟學人智庫(EIU)撰寫的報告顯示,在不超過40年的時間內,大部份東盟國家的退休人口百分比,預料將增加至少3倍。
報告與馬來西亞有關的重點:
*到了2050年,65歲以上的人口將多達15%。
*這個百分比等於2010年(5%)的3倍。
*在同一期間,高齡人口依賴比例升高至3倍以上。在2010年,每100名就業者只需撫養7名退休人士,到了2050年,他們則需撫養23名退休人士。
*只有少過40%的馬來西亞就業年齡人口,是官方設立的退休金計劃之成員。
*在截至2016年為止的5年內,馬來西亞銀行的存款與儲蓄率預料將取得4%的復合年增長率。
銀行存款儲蓄率保持穩健
此外,馬來西亞掌握的優勢是:銀行存款與儲蓄率保持穩健,該報告預測將在短期內持續上升。雖然馬來西亞銀行的存款與儲蓄率增長速度不如其他東盟國家快,但預料可在截至2016年為止的5年內,取得4%的復合年增長率。
該項調查檢視了動用這筆存款成為更長期投資工具,例如投資儲蓄保險、購買互惠基金,或是購買退休房產。
這筆存款為馬來西亞等東盟國家開拓重要商機,因為隨著大批退休人士紛紛提出他們的存款,以便為退休後的日子籌措資金,預料他們的儲蓄率將相應下降。
正當亞洲各國的有關當局、設法應付越來越龐大的退休人口日益增加,對退休資金需求之際,東盟國家的退休金體制已開始取得可觀的進展。
大馬退休儲備金
東盟排第二
東盟排第二
在退休儲備金方面,馬來西亞在東盟6大成員國中,排名第二,僅次於鄰國新加坡,儘管退休儲備金將其他東盟成員國如印尼、菲律賓、泰國及越南拋在後頭,不過,儲備金大約只是新加坡的半數水平,看來大馬還有一段迎頭趕上的空間。
從數據看,大馬的退休儲備金,比東盟其他成員國(新加坡除外)來得豐厚,這一點算是相當可喜,以人口的統計來說,大馬退休儲備金,比人口大約2億4千萬人口的印尼來得多,相比之下,國人退休後的生活質量還不致於太遜。
該報告的結論是,替代性的儲蓄機制將大有作為,例如,越來越多即將退休的人士,設法透過額外的儲蓄和投資工具,來補足他們現有的官方退休金、互惠基金、保險產品,退休房產,預料未來能取得可觀的增長率。
我們知道,當受薪員工減少、非受薪員工存活年齡延長後,有關國家的社會保障體系將面對壓力,在先進國家,社會保障的條款主要是:當員工從職場退下來,只有簡單2個字:退休。
不過,最主要的重點是:政府有義務設立一個體系,確保退休人士擁有所需的收入。即使是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富裕成員國,也不存在一個適合所有人的模式,有一些國家是由政府支付恩俸金給退休的員工,其他一些國家則是由國營機構贊助,不過,是在繳納的基礎累積的基金。
至於印尼和馬來西亞,基本是在公共繳納基礎下累積的退休儲蓄,新加坡主要通過該國的中央公積金提供退休收入,該體制也發出個別受薪者的儲蓄,供他們購買房屋等用途。
結語:
一些國家的個人,可以在退休前提取退休儲蓄,這在新加坡尤其普遍,該國的中央公積金局設有不同的賬戶,分別是退休利益、保健開銷,以及其他用途,例如購買房屋;在亞太地區,包括東盟許多國家,可以提取退休存款的年齡並不高,在馬來西亞,退休年齡從原本的55歲延長至60歲,意味多擁有職場收入5年。
文章前面提及,到了2050年,老齡人口將上升至雙位數的水平,這是個不容忽視的數據,這些老齡人口或所謂的銀髮族,對於房產規格的需求將有所不同,業者在進行房產規劃時,應該將這個因素考慮在內,以迎合時代的需求趨勢。
Source :(星洲日報/投資致富‧焦點策劃‧文:鄭碧娥)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